第46章 回春堂_不见长安
两重天书网 > 不见长安 > 第46章 回春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6章 回春堂

  “这家是兰翠坊,专卖布匹和成衣,虽然东西比贵了些,但质量不错,尤其是他家老板娘,很有风韵;这家是桃花居,他家的招牌酒桃花酿在洛阳很受欢迎的,每天都限量呢;这家西域杂铺是专门卖西域来的商品,不过他家的葡萄酒老掺水,懂行的都去坊市另一头的胡商那里买,就是胡商卖的都贵,一壶葡萄酒要一两银子(一千文钱)呢,有一说一,这西域杂铺的老板虽然黑良心,但女儿养的不错,长的可俏了;这家是琉璃阁,专门卖玉石的,店里负责招待的姑娘好看……”

  进了市场,陶时就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解起来,只是让张伟比较郁闷的事,这家伙去人店里不像是去买东西的,反倒像是去看女人的,甚至已经开始讲解起琉璃阁内不同妹子的名字和特点了。

  见陶时说到激动处唾沫横飞的样子,张伟终于忍无可忍,开口打断了他:“这些我都不感兴趣,这南市有没有药铺,最好是规模比较大的。”

  被打断了的陶时意犹未尽地砸吧砸吧嘴,想了一下才说道:“药铺有的,好几家呢,不过规模比较大的话,我推荐回春堂。”

  张伟:“那就去回春堂,带路。”

  陶时:“这边走。”

  在陶时的带领下,两人绕开了人满为患的街道,改走了小巷。巷子内大多堆满了货物,偶有几个干活的劳工蹲在一旁闲聊,看到张伟他们二人的,也只是用好奇的目光打量一番,并不上前攀谈。

  七绕八绕后,两人总算抵达了陶时口中的回春堂,一座三层的小楼,风格比较质朴,这也很正常,毕竟正常人去药铺估计是没心情看他装修的,唯一算是亮点的就是门口柱子上的对联了。

  上联是,架上丹丸能济世;下联是,壶中日月可回春,当中则是龙飞凤舞的三个大字,回春堂。

  “济世回春,好一个回春堂,进入看看。”张伟说罢,抬脚便往里走,结果过门槛时步子迈大了,扯到了腰上的伤口,疼得他立马用手捂住了腰。

  谁知这一幕正好被门口一个捣药的药童看了个正着,直接抬头对着里面喊了一声:“师傅,又来了个肾虚的!”

  张伟:???

  这哪个庸医教出来的徒弟,我才不肾虚,我身体杠杠的!

  怒从心中起的张伟上前就揪住了吗小屁孩的耳朵:“这谁家小孩,瞎说什么呢!”

  站在柜台后的医师看到这一幕,便走了出来,对张伟说道:“这位客人,这是我家徒儿苏木,常言道童言无忌,何必跟一个小孩见识呢。”

  未等张伟开口,那医师接着说道:“我观客人面色红润,庭方饱满,虽气色稍差,但应是舟车劳顿之故,由此可见不是肾虚,而是受了外伤,对否?”

  听完那医师的话,张伟不禁有些咋舌,中医的望闻问切果然厉害,不由心生敬佩,松开那孩童,拱手行礼道:“先生果然好医术,在下佩服。”

  隋唐的人们称呼医生是不会用电视剧中常见的大夫、郎中之类的叫法的,因为这两种称呼都出自宋朝,大夫最早是指宋时太医院五品以上的医官,后世才慢慢演变为一种对医生的敬称,而郎中则是宋朝南方对医生的称呼,算是一种地方上的习惯。

  在古人的排序里,医生好歹也是中九流里排名第二的职业,仅次于评书,而现实中,在一道偏方能吃死人的古代,好的医生更是千金难求,所以张伟称呼一句先生是毫不为过的。

  那叫苏木的童儿捂着耳朵,吐出舌头冲张伟做了个鬼脸,便一溜烟跑到后堂去了,而那医师则是回了一礼,将张伟和陶时二人迎进了大堂,方才说道:“在下回春堂坐堂医师汪冬青,不知客人是来看病还是抓药呢?”

  冬青,张伟记得这是一味药材的名字,具有补益肌肤、润肌容颜、止咳、燥湿止痢、祛风补虚、收敛止血的功效,再联想到刚才那捣药的童儿名叫苏木,也是一味药材,看来拿药材起名怕是这药铺的惯例了。

  张伟取出早就写好的单子递了过去:“抓药,不过我要的数量可能会很大,先生看看能凑齐否?”

  汪冬青接过清单,细细地看了起来:“霍香、紫苏、半夏、陈皮……都是消暑止渴之物,小店还是能凑齐的,不知客人需要多少?”

  因为不清楚每种药材的用量,但张伟料想工地上几千号人,应是需要不少的,便试探的开口道:“每样先来一百斤,若有效果,后续可能还会购买。”

  听到这个数字,汪冬青眼中闪过一丝惊讶:“恕在下多问一句,不知客人要如此多的药材,是做何使用?”

  张伟也没啥好隐瞒的,直接道出了实情:“是为洛水旁工地上服徭役的劳工准备的,天气炎热,酷暑难耐,病倒之人不少,在下便想买些药材回去,为他们熬制汤剂,预防中暍(中暑)之症。”

  听完张伟的解释,汪冬青和陶时看张伟的眼神都不一样了,毕竟官府几时管过服徭役之人的死活,此事定是张伟个人所为,想到此处,汪冬青拿过一支笔,将纸张翻了个面,开始奋笔疾书起来。

  见汪冬青写写停停,口中念念有词,偶尔还要停下来思考片刻,张伟也不敢打搅,耐心地在一旁等待着,而陶时则已经开始偷人家柜台上的茯苓膏当零食在吃了。

  闲极无聊之下,张伟开始打量起回春堂内部的格局来,一楼主要是大堂,两面都摆满了药柜,大堂后面则是一个个隔间,显然是为病人看诊用的,后面似乎还有一个院子,时不时有医徒和药童进出。

  整个药铺充斥着一股清新的药味,待久了仿佛人都精神了不少,当通往后院的帘子偶尔被掀起时,还能闻到熬煮中药时那浓浓的药味。

  良久,汪冬青方才书写完毕,将药方递了过来:“我按照经验,配比了每种药材的药量,按这个数量,一副药是八碗水,若是用大锅煮,依比例添加即可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lctcw.com。两重天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lctcw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